11月5日,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白沙生態科技茶園里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茶農們戴著草帽,彎著腰采摘嫩綠的茶芽,指尖掠過葉片時,身旁的智能監測設備發出輕微的“滴滴”聲——屏幕上跳動的土壤濕度數據,恰好適配茶樹生長的最優需求。這場聚焦綠色栽培的創新實踐,正讓這片茶園悄然發生著改變,更讓周邊農戶實實在在地嘗到了生態改善與增收致富的“雙甜蜜”。
自今年5月,由海南省科學技術廳支持、白沙黎族自治縣科工信局監管、牙叉鎮政府統籌、海墾白沙茶業公司實施的生態科技茶園綠色栽培技術示范項目啟動以來,該項目以“科技賦能+種養循環”為抓手,交出了一份“品質提升、生態改善、農戶增收”的答卷,為海南茶產業綠色轉型發展寫下了生動注腳。
“以前種茶靠經驗,現在看數據。”正在查看監測設備的茶園工作人員手指在屏幕上輕輕一點,土壤酸堿度、光照強度等實時數據便清晰呈現。該項目依托智能監測系統,對茶園關鍵環境參數進行24小時追蹤,數據定時更新,為茶樹生長“精準畫像”,并融合先進的農業技術,科學地預測與防控病蟲害;通過灌溉系統協同有機肥施用,構建氮磷資源高效循環體系,使肥料施用量較傳統種植方式降低超過50%,從源頭上減輕了環境壓力,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
“咕咕……”循著叫聲望去,茶樹下一群雞、鵝正悠閑地啄食雜草和昆蟲。這是該項目探索的“茶—禽—肥”生態循環模式,既讓禽類有了“安居之所”,又為茶樹提供了天然有機肥,還催生出“林下經濟”。
“按科學密度放養,禽類不僅能除草除蟲,糞便還能‘變廢為寶’成為有機肥,一舉多得。”海墾白沙茶業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該茶園已出欄一批雞、鵝,獲得了額外收入,促進了茶園年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白沙生態科技茶園采用割草與林下養禽相結合的方式控制雜草,替代了傳統化學除草劑的使用。相較于化學藥劑可能帶來的土壤板結、水土流失及農殘風險,這種生態防控方式不僅有效,更在環境友好、茶葉品質提升與綜合收益方面展現出可持續優勢。
在帶動農戶增收方面,海墾白沙茶業公司成功探索出一條“以養促種、生態循環”的可復制路徑,有力地推動茶產業升級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該項目已開展多期種養技術培訓,覆蓋眾多農戶,實現采茶、養殖“雙增收”。茶農王秀英欣喜地說:“在茶園里放養雞等家禽,能為家庭帶來額外的禽肉、蛋品等收入,經濟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
如今走進白沙生態科技茶園,茶葉長勢良好,色澤鮮綠。經專業檢測,茶產品在外形、葉底、湯色與滋味等核心品質指標上均有顯著提升。
從“單一產茶”到“復合生態”,白沙生態科技茶園的蛻變,不僅為海南茶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白沙方案”,更生動地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一幅“茶綠、禽歡、民富、生態美”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海墾大地徐徐展開。
來源 | 海南農墾報
記者 | 郭祺
» 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瓊B2-20070017-6 HSF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
企業郵箱: 3538774633@qq.com
聯系電話: 0898 -6858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