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新進居,400多畝的綠橙基地里管道密布,濃濃的肥水經過生態化處理,從養殖場流出,經過管道進入田間,滋養出一片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
曾經令人頭疼的養殖“包袱”,如今變成了滋養土壤的寶貝,“豬—沼—果”轉起一個圈,節省了成本、提高了利潤,而且還保護了生態。這樣的改變得益于生態循環農業的實踐,讓農業“轉著圈賺錢”。
鋪開海南農墾生態循環農業地圖,這種“轉著圈”的產業模式,廣泛地應用在全省24個規模化生豬養殖基地。
近年來,海南農墾草畜豬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墾豬業公司)積極探索農業綠色發展新路徑,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強技術研發推廣和建立專員隊伍等一系列措施,強化墾區企業內部協同、探索聯動帶動等機制,推廣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
推動污染與發展脫鉤
在海墾豬業公司旗下各個現代化養殖場中,一條生態農業鏈條正悄然有序地循環運作著:每個豬舍都配有自動清糞系統,豬糞從漏縫板進入專用管道,排入仔豬場配套建設的污水處理工程項目中進行環保化處理……

海墾豬業公司現代化養殖場。
這一鏈條看似簡單,影響卻深遠。
“隨著環保要求持續提高,我們從設施更新、技術提升等層面著手,不斷提升養殖場環保水平。”海墾豬業公司安全環保部相關工作負責人鄺敦升介紹,養殖糞污實現過程控制、末端利用,是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農業既要算發展賬,也要算生態賬。”海墾豬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環境呼喚生態農業,市場也呼喚生態農業,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成為企業讓污染與發展脫鉤的破題手段。
在多年產業實踐中,海墾豬業公司逐步探索出“干清糞+固液分離+厭氧發酵+好氧處理”的糞污處理工藝,能夠將養殖糞便“變廢為寶”,沼氣發電、沼液作肥,解決畜牧業污染和耕地質量下降問題,也提高了農產品質量,改善農業供給。
鄺敦升解釋,經過凈化的肥水,能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2005)》要求,可用于種植灌溉,解決養殖排污問題的同時,形成有機肥和沼氣,發展立體種養業,建成豬—沼—果(菜、膠)等生態循環模式,實現立體循環,添綠生金。
據統計,2020年至2025年,海墾豬業公司累計投入1.5億元,在旗下規模化養殖場配套完善畜禽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利用等一系列環保設施設備,并在周邊農田鋪設水肥一體化管網,持續推進沼液水肥的資源化利用。
加強生態與產業共促
“你看,有了肥水滋養,果樹長得多壯。”綠橙基地里,直達根部的滴灌管就像果園的毛細血管,工作人員打開開關,管道水肥齊施,為果樹持續“解渴”。
這片綠橙基地由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陽江分公司種植。2021年起,該公司更新老化膠園,發展綠橙種植產業,與海墾豬業公司旗下海南農墾新牧種豬有限公司依托產業協同,共同探索“豬—沼—果”生態循環種養模式。

海南橡膠陽江分公司綠橙基地,工人在采收綠橙。
“用肥水澆灌,節省了肥料錢,還提升了橙子的品質。”陽江分公司黨委副書記陳丹透露,合作達成后,雙方合力完成布局選點、管網完善等前期工作,該公司千余畝產業基地得到源源不斷的肥水供應,進一步降低了種植成本。而且沼液養地,地肥了,綠橙的產量和質量雙提高。
一減一增,中間多出來的就是利潤,實現了生態與產業的共促共進。
新牧種豬公司總經理張建平介紹,近幾年,養殖場不斷提高環保投入,完善環保基礎設施、提供技術幫扶,還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戶”等模式,引導周邊農戶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送資源、也送技術,生態循環理念隨著汩汩流動的水肥,漸漸浸潤田間地頭。
“每天都得看看設施管道有沒有故障,還要了解大伙有沒有碰到什么技術疑難。”新牧種豬公司種養結合專員許海江負擔起種養循環技術幫扶任務,經常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講解施用水肥的科學比例和注意事項等。
借助這一模式,海墾豬業公司已與海南農墾紅華、西聯、烏石等11家農場公司和多家海南橡膠分公司協同探索種養合作,并有效帶動周邊農戶,全省范圍內種養結合覆蓋面積約2萬畝,實現沼液水肥的資源化利用,保障生豬養殖生產的正常運轉。
實現創新與發展多贏
臨高縣皇桐鎮,海南農墾華牧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椰子種養結合示范基地里,工作人員詳細記錄下椰子成長每個階段的水肥施用量。
“我們正聯合科研院所攻關,找出沼液水肥使用的黃金‘比例’。”海墾豬業公司種養結合工作相關負責人韓松元介紹,針對水肥缺乏技術規程、使用標準模糊等產業堵點,該公司與多個科研院所合作,聯合開展科研項目攻關,系統化探索沼液水肥在不同作物生長中的利用技術規范。
目前,為科學把控各作物各階段的施肥標準以及探索新液體肥料,該公司已開展了《生豬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和《基于果蔬種植的豬場生物液態肥部分替代化肥應用與示范項目》兩大課題的研究。
從養殖“包袱”到綠色財富,從單打獨斗到合作共贏,從污染負擔到循環生金,“循環種養”正重塑海南農墾現代化生豬養殖業的生態底色。
隨著技術的持續創新與種養循環模式的廣泛探索,海墾豬業公司正以生態為筆、科技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揮毫潑墨,推動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深度融合,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來源 | 海南日報
記者 | 鄧鈺
» 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瓊B2-20070017-6 HSF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
企業郵箱: 3538774633@qq.com
聯系電話: 0898 -68580160